close

「養幾個孩子是我人生的願望,我喜歡他們圍繞在我身旁,如果這紛亂的世界讓我沮喪,我就去看看他們眼中的光芒。總有一天我會愈來愈忙,還好孩子總是給我希望。……他們是我的希望,讓我有繼續的力量;他們是未來的希望,所有的孩子都一樣;他們是未來的希望,但願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。」──李宗盛《希望》

走出東京近郊的「東小金井」車站,路邊蘆葦迎風搖曳,一幢由綠樹環抱的木造小屋,靜靜佇立在秋陽下,幾隻貓咪在門口悠閒地伸伸懶腰。很難想像,這裡就是一出手就以「億日圓」票房起跳的動畫大師宮崎駿,創意的發源地。

宮崎駿何以成為日本動畫界大師?諸多事蹟可為證。

日本二○○八年度熱門商品第三名《崖上的波妞》,就是宮崎駿的動畫,創下一百四十五億日圓(約五二.二億台幣)票房,觀賞人次超過一千一百萬人。事實上,日本影史十大賣座電影,宮崎駿就佔了三部,其中《神隱少女》更以三百零四億日圓(約一○七億台幣)寫下最高紀錄,至今無人能破。

當然,宮崎駿在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地位,絕不只是靠票房數字來衡量。他更突破國界的藩籬,擄獲歐美市場,作品中的文化價值獲得國際肯定。例如,《神隱少女》在美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,在歐洲更一舉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,這是史上首次有動畫片獲此殊榮。

《時代》雜誌二○○三年評選宮崎駿為二十位「亞洲英雄」之一。理由是,宮崎駿雖非日本動畫之父(手塚治虫更早建立動畫界地位),但極富創意的說故事能力,使他超越同業,成為日本動畫代名詞。

六十七歲的宮崎駿,滿頭白髮、白鬍鬚,只有黑框眼鏡後的兩道眉毛是黑的。平常總是一身輕便工作服的他,這次為了接受國外媒體採訪,特別換上筆挺西裝,神色顯得有些緊張。然而,當話題聊開、氣氛熱絡之後,宮崎駿一笑起來,眼睛就瞇成一條線,咧開的白牙裡發出「嘻!嘻!嘻!」帶著氣音的笑聲,像個調皮搗蛋卻沒被大人抓到的得意小男孩。

永遠的暢銷法則:販賣「希望」

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的宮崎駿,說故事的方式,就是秉持童心看世界,直指事物的本質,讓想像力恣意馳騁。無論時代如何變動,他始終透過動畫,傳達一項永遠為世人所需要的價值──希望。

例如,在日本即將邁入泡沫經濟鼎盛期之前,宮崎駿一九八四年就以《風之谷》提倡環保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,人類文明必須與大自然和平共生。

一九八七年,日經指數漲破兩萬點,一九八九年更漲到三萬點,消費慾望高漲。在紙醉金迷氣氛正熾時,宮崎駿卻推出反璞歸真的《龍貓》。整部動畫充滿自然美景、鄉村風情與懷舊鄉愁,喚醒沈醉於物質享受的日本人「我們也曾擁有如此純樸而踏實的生活」。

宮崎駿表示,創作《龍貓》的用意,就是想要製作一部幸福又溫暖人心的動畫,讓人看完之後,懷著歡喜、愉快的心情回家。讓情侶更珍惜彼此,讓父母回憶童年時光,也讓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,而壯膽到神社探險或開始試著爬樹。

希望大師宮崎駿的繆思就是兒童。因此,他特意在工作室旁,設立了一家幼稚園「三匹熊的家」,就讀的小朋友全是吉卜力員工的孩子。宮崎駿的用意,一是讓有孩子的工作室員工可以安心工作,二是大師可以隨時觀察兒童。

「我每天都會去偷看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做些什麼,在這過程中,發現小朋友每天都在成長,這會帶給我創作時的勇氣與動力,」宮崎駿感性地說,「我覺得這些小朋友其實是給大人們一些希望。」

這讓人想起李宗盛《希望》一歌的歌詞:「孩子總是給我希望,……讓我有繼續的力量;他們是未來的希望,所有的孩子都一樣。」



從「觀察」與「相信」中,發現希望

希望,不是憑空想像而來。對宮崎駿而言,他用兩個方法發現希望的存在,一是「觀察」,一是「相信」。

小孩,正是宮崎駿的創作原動力。

宮崎駿除了自己每天觀察幼稚園的小朋友之外,也要求吉卜力的工作人員,要好好觀察從窗外經過的小朋友,因為,每個小孩走路、跑步的姿態與方式都不一樣。身邊美好的事物,容易因習以為常而忽略;靜下心來,仔細觀察,就能發現遺忘已久的無形寶藏。

訪談到一半,宮崎駿起身到後面為壁爐添加柴火,一位工作人員趕過去想幫忙,他輕輕揮手婉拒,順便拿起一根燒得火紅的木柴,為自己點一根菸。即使冬天,宮崎駿也堅持不用暖氣設備,而選擇可以「得諸自然,還諸自然」的木材來生火取暖。

宮崎駿的信念是「只要相信,就有希望」。他相信,「早已遺忘的東西」、「未曾留意的東西」、「以為早就失去的東西」,這些到現在一定都還存在。

以《龍貓》為例,宮崎駿認為,對於小月與小梅來說,相信龍貓真的存在這件事,就可以讓她們獲得解救,讓她們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。

這其中,有著宮崎駿自己感情的投射。宮崎駿六歲時,母親因肺結核住院長達九年,因此,他放學回家後,必須幫忙照顧兩個弟弟。為了安撫哭鬧的弟弟,他在紙上畫畫、說故事,無形中奠定了他往後的動畫生涯。

「溫暖的力量」打動西方觀眾

將一生投注於動畫的宮崎駿,為什麼能夠如此成功,並且成為西方接受東方文化的領頭代表?

美國動畫大廠皮克斯創意長(Chief Creative Officer)拉賽特(John Lasseter)點出關鍵:「宮崎駿作品中蘊含東方的『靜的能量』,這跟美國電影講究熱鬧緊湊、總是『砰!砰!砰!』的風格很不一樣。」

拉賽特是宮崎駿的超級影迷,兩人也是多年好友。從看到《風之谷》、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龍貓》開始,拉賽特就被宮崎駿說故事的功力與影像魅力吸引,因為,他看到了美國電影裡所沒有的元素。因此,拉賽特積極將宮崎駿的作品推進北美市場,希望能為西方的電影工業帶來良性的衝擊與影響力。

「這是迪士尼動畫很少有的,好萊塢電影更缺少這種靜下來思考的可能性,」影評人聞天祥認為,宮崎駿動畫的細膩,即使是沒有角色在其中的空鏡頭,觀眾都可以感受到其中一種飽含溫暖的力量。

宮崎駿專心做給日本人看的作品,為何能夠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?

「靜下來」的魅力

宮崎駿強調,創意的東西最不應該全球化,他也不希望在自己的作品談國際化。外國觀眾是從異文化中尋找身為「人」的共通點,而不是相異點,因此,在發想創意的時候,無須刻意迎合國際市場,那樣反而失去自己的在地特色。因此,無須一味追求國際化,人性中共同的情感,自然就能跨越國界,感動不同國家的人。

例如,許多大人與小孩是在看過《天空之城》後,開始抬頭仰望藍天中的雲,欣賞天際美景的變幻;看了《龍貓》之後,在散步時,開始留意道路兩旁的野花,以及冒出地面的嫩芽。在繁忙的生活以及在金融危機下對於未來的不安感,會讓人想要靜下來思考,珍惜身邊遺忘已久的美好,這,就是人性的共同點,沒有國界之分。

宮崎駿曾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說,「我們都懷著進退兩難的心情,活在這個進退兩難的現實社會,如果能夠掙脫出來,讓自己的世界更加自由開闊,我們必定可以變得更加強壯勇敢,使自己的存在更有意義。」

日本迪士尼前社長、現任吉卜力工作室社長星野康二表示,根據他的雙邊觀察,迪士尼電影比較直接,宮崎駿的作品則比較複雜。因為,宮崎駿認為人性不是那麼簡單的愛與恨、好人或壞人,現實世界其實複雜多了。


「靜水深流式」的行銷策略

也因為世界愈來愈複雜,人們要面對許多挑戰、困難、痛苦與考驗,這些都是人生的真相,也更凸顯擁抱希望的重要,這正是宮崎駿打動人心的關鍵。

宮崎駿不只是以「希望」為動畫主軸,在行銷方面,也以提升觀眾的期待為主要策略。因為,現今的行銷宣傳都在「比大聲」,各種商品在媒體上奮力叫賣。結果,聲音太多、太雜,卻讓顧客什麼也沒聽見、什麼都記不住。

宮崎駿二○○八年動畫《崖上的波妞》,反其道而行,採取一種「靜水深流式」的反向操作行銷手法,提前佈局,蓄積能量,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產生爆發力。這項由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提出的創意行銷,做法是這樣的:

在《崖上的波妞》上映前,提早半年推出由小女孩「大橋望美」與雙人歐吉桑合唱團「藤岡藤卷」演唱的電影主題曲。由於實體唱片銷量逐年下滑,一般日本單曲都會推數位下載以增加銷量。然而,波妞主題曲在二○○七年底上市時,鈴木敏夫不允許手機下載,和一般人完全相反,直到電影上市前一個月,才開放手機下載。

為什麼要這麼做?鈴木敏夫的用意是,他知道在電影上映一個月前,觀眾會大大提升對電影的興趣和期待,那是更好的時機。因此,他把一切拖到最佳時機才出手。陸續讓單曲、音樂錄影帶、電影預告,在半年內一步一步曝光,慢慢營造觀眾的好奇與期待。等大眾期待度到達頂點,他才火力全開,讓波妞的聲勢到達最高點。這就好像賽車起跑前,把油門緩緩催到頂點之後,剎那間鬆開離合器時的急速狂飆那般的威力。

結果,《崖上的波妞》去年一上映就衝上日本全國票房之冠,一舉擊敗好萊塢大師史蒂芬史匹柏的《印第安納瓊斯:水晶骷髏王國》,並蟬聯六週冠軍。

太極影音董事長黃寶雲表示,雖然台灣動畫是走3D,宮崎駿是選2D,但那只是使用的工具不一樣。「我真的很敬佩宮崎駿說故事的能力,那是很棒的創意,」她讚嘆。

交互影響、彼此扶持的創作團隊

啟發宮崎駿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,是廣泛的閱讀。吉卜力工作室二樓的空間,兼具會議室與圖書館的功能,除了會議桌之外,滿滿整片牆全是各類書籍。宮崎駿都看些什麼書?吉卜力工作室作畫監督近藤勝也表示,其中很多是兒童文學,因為宮崎駿就是要做給小朋友看的動畫,此外還有戰爭史、以及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。

「只要宮崎駿先生說什麼書好看,我們也都會去看;因為受他影響很深,幾乎所有事情都會受他影響,」近藤勝也說,跟宮崎駿一起工作很長一段時間,宮崎駿熟知他們所有的優缺點。「在我們的生命裡,即使父母也不見得熟知我所有的優缺點,對我來說,這是很幸運的事情;但反過來說,這也像握有我所有的把柄,有點像是成為他的俘虜,」他說。

其實,不只是宮崎駿影響著他的員工,員工也影響著他。宮崎駿跟吉卜力工作室的團隊,已經形成一種密不可分、交互影響的正向關係。

例如,當宮崎駿在創作《崖上的波妞》時,創意天馬行空,他把波妞踏浪而行的海浪變成雲的形狀、甚至長出眼睛。對此,宮崎駿有點退卻,不確定這樣的做法好不好,此時,員工紛紛鼓勵他:「哇,這樣好棒喔!」於是,身為老闆的宮崎駿,反而是在團隊成員的鼓舞下,把創作繼續堅持下去。

宮崎駿這支販賣希望的團隊,從一九八五年的數十人,發展至今天一五○人的團隊,是管理創意人的挑戰。

向宮崎駿學管理

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表示,以宮崎駿的作品為例,一百二十五分鐘的《神隱少女》總共畫了十一萬兩千張,平均每秒十五張;《崖上的波妞》更上層樓,一百分鐘就用了十七萬張,平均每秒二十八張。所需的協調、整合、默契,都是團隊工作的挑戰。

宮崎駿在《出發點》書中,透露他的管理哲學:

一、要求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做好自我管理,並擁有向心力、腳踏實地,而不是只靠一、兩個特別優秀的「明星球員」來撐場面。

二、高層管理者或經營者要時時重視每一位員工,把這群人當成創作的功臣。

三、領導人必須維持一個便於人才持續創作的環境,在能夠確保動畫品質的前提下,培養原畫的生力軍。

四、工作室的形態在做完三部動畫之後就會開始僵化,創作人才會慢慢變得保守、只為養家餬口而留下。因此,必須朝企業的規模邁進,招考新人、建立研修制度,並且調高薪資,而且調薪對象是基層而非高層。

五、保持隨時吸收新人的彈性,並培養新一代監製人才,讓吉卜力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,也讓工作團隊充分發揮他們的本領。此外,不把吉卜力工作室當成私有財產,歡迎有實務經驗的人帶著作品來敲門,利用吉卜力的環境創作出好的作品。

六、動畫製作的排程跑得愈長,製作計劃就要愈嚴密,而且必須在跑完全程之前妥善運用每一分預算與時間。要是沒有這些盤算,錢會突然不見,也不知道用到哪裡去;有時候閒得發呆,有時忙翻天。

事實上,宮崎駿的動畫生涯,是一種「慢熟人生」。他在大學時念的是政治經濟系,卻熱中於畫漫畫,畢業後不做相關科系的工作,進入動畫公司上班,直到四十四歲才創立吉卜力工作室,推出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龍貓》、《魔女宅急便》等大受歡迎的作品。


逆風時代最該學習的價值

這期間,他經歷日本泡沫經濟從鼎盛到破滅,也眼看著網路科技迅速席捲全球。縱然這個世界有順境、有逆風,人生時有溫暖、也常令人嘆息,然而,宮崎駿從來不放棄「希望」,始終透過他的動畫,提醒人們注重環保與反戰,懂得珍惜身邊的美好,為孩子的未來留下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空間。

這樣的精神,正是現今這個金融崩壞、人心惶惶的逆風世局中,最應該學習的堅持與價值。

重要成績

宮崎駿在三十多歲時參與場面設定與畫面構成的早期作品,曾於1977年分別在華視與台視播出,是台灣觀眾最早接觸到的宮崎駿。

宮崎駿導演的作品中最早觸及環保議題,並展現技術高超的「飛行」畫面,媲美「星際大戰」。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。

宮崎駿童年生活的投射,創造出宮崎駿動畫裡最紅的角色「龍貓」;由於太受歡迎,龍貓不僅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吉祥物,也在每一部吉卜力製作的影片片頭出現。獲得日本電影大獎、文部大臣獎。

改編自角野榮子同名小說,以北歐建築為場景,充滿異國風情。獲得每日電影競演會.動畫片電影獎。

宮崎駿少數以男性角色為主人翁的作品,也是少數不以兒童為主要觀眾的作品,帶有宮崎駿的自傳色彩。獲得田納西國際動畫片影展最佳長篇作品獎。

帶有直接而強烈的環保色彩,宮崎駿所有作品票房第三名(193億日圓)、日本影史票房第五。獲得日本奧斯卡最佳作品賞。

宮崎駿的巔峰之作,在日本與國際上均創下佳績。創下日本影史最高票房304億日圓,並奪得柏林影展金熊獎,是有史以來首度由動畫獲此大獎。

宮崎駿所有作品票房第二名(196億日圓),也是日本影史第四名。獲得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動畫獎、好萊塢電影節最佳動畫獎。

以五歲小孩為觀眾,掀起親子觀影熱潮,在日本創下145億日圓票房,成為2008年日本熱賣商品第三名。由小女孩「大橋望美」與兩位歐吉桑「藤岡藤卷」演唱的主題曲,在日本KTV造成流行,並登上NHK「紅白歌唱大賽」。


http://news.msn.com.tw/article_magazine.aspx?id=242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milysays 的頭像
    Emilysays

    愛美麗 * 生活拉雜大小事

    Emilysa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